张文君教授受邀来我院作学术报告


发布时间:2023-04-23浏览次数:10


202347日下午,全球最大的赌钱网(亚洲)集团有限公司举行了第七十二期“风云英华”学术讲座活动。本次讲座邀请到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张文君教授,为我院师生做题为“ENSO韵律调控热带三大洋相互作用”的学术分享。张文君教授主要从事大尺度海-气相互作用动力学研究,尤其关注ENSO机理及其气候影响的过程与机制研究,在ENSO方面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关注,相关研究成果曾被Nature Climate Change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评为科研亮点。已在领域主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,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 SCI论文40余篇,SCI他引2000余次,202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。

1 三大洋相互作用过程的示意图

在本次学术报告中,张文君教授首先介绍了ENSO的研究背景。ENSO是赤道中东太平洋大范围海水变暖或变冷的现象,是全球气候年际变率中最强的信号,为探索季节-年际预测提供了科学基础。ENSO的研究初衷就是为了气候预测,从1974年科学家们开始尝试预测ENSO事件,到1986ZC模式成功预测了1986/87ENSO事件的发生,上个世纪末ENSO理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,尤其是充放电振子理论框架的建立,奠定了ENSO可以超前6-9个月预测的理论基础。然而,随着观测资料的不断丰富和模式性能的飞速发展,业务预测中ENSO预测的时效却显著降低,近年来只能提供超前2-4个月的ENSO预测。在此背景下,科学界开展了大量关于三大洋相互作用的研究,其中ENSO对赤道北大西洋(NAT)和印度洋海温的影响机制得到广泛的认可,并有研究发现在统计上存在NAT超前ENSO 8个月的信号和印度洋偶极子模态(IOD)超前14个月的信号,然而这些“所谓”ENSO前兆因子的发现并没有导致当前业务预测中ENSO预测能力的提升。

2 ENSO周期性调控热带太平洋-北大西洋跨流域关系的示意图

张老师接着介绍了太平洋-北大西洋海温之间的年际联系。通过建立ENSO强迫NTA的理论模型,发现是ENSO主导的NTA年际变率。GFDL理想实验验证了NTA超前ENSO的时间与ENSO的周期成正相关。CMIP6多模式结果进一步证明了ENSO调制太平洋-NTA年际联系,而NTA提前ENSO的关系决定于ENSO循环特征。

张老师随后介绍了ENSO-IOD的年际联系同样由ENSO调制。观测中IOD超前ENSO 14个月统计关系由ENSO自身循环特征决定,在ENSO转换年,秋季IOD和明年冬季ENSO呈负相关,而在ENSO持续年,呈正相关。CMIP6多模式结果同样验证了这一结论,并通过建立ENSO-IOD理论模型发现,IOD超前ENSO的统计关系与ENSO周期呈正相关,与ENSO循环规律性呈负相关。

3 观测到的IOD超前ENSO的统计关系取决于ENSO循环。

报告的最后,张老师总结道年际尺度上ENSO在热带三大洋相互作用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,其他大洋海气信号例如NTAIOD并不能作为ENSO预测的可能前兆因子;热带北大西洋、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年际联系都由ENSO主导,ENSO自身循环的复杂性是三大洋关系变化的物理原因。

张文君教授的报告系统地讲述了ENSO预测的初衷和现状、热带太平洋-北大西洋/印度洋海温之间的年际联系以及ENSO通过周期和循环规律性在其中起的主导作用。将近一小时的精彩报告得到了我院师生和许多外校师生的热情响应,参会的老师和同学就报告中的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交流,增进了对热带三大洋相互作用及ENSO预测的认识和理解。

参考文献

F. Jiang, W. Zhang*, F.-F. Jin, M. Stuecker, R. Allan. 2021: El Nino pacing orchestrates inter-basin Pacific-Indian ocean interannual connections.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, 48, e2021GL095242. https://doi.org/10.1029/2021GL095242.  

W. Zhang*, F. Jiang, M. Stuecker, F.-F. Jin#, A. Timmermann. 2021: Spurious North tropical Atlantic precursors to El Nino. Nature Communications, 12, 3096, https://doi.org/10.1038/s41467-021-23411-6.

Wang, C. 2019Three-ocean interactions and climate variability: A review and perspective. Climate Dynamics, 53(7), 5119–5136. https://doi.org/10.1007/s00382-019-04930-x



  •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大气科学楼
   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
    210023